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, 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,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(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. For full functionality of this site,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in your browser.)
Loading...
跳到中央內容區塊
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大溪工藝之城
關於工藝之城
城市情報
工藝指南
年度活動
主題旅遊
A
A
A
網站導覽
搜尋
關於工藝之城
城市情報
工藝指南
年度活動
主題旅遊
工藝指南
首頁
工藝指南
選擇
傳統木工坊
新式木工坊
鍛造打鐵店
風味料理師
森平房家具製作所
新式木工坊
落腳大溪之前,森平房已是金牌木製家具設計師,長年在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授課,手把手帶出來的木工匠師更是桃李滿天下。 工坊隱身在大溪的山野間,當時考量大溪作為北部木料供給的重要源頭,木工產業鏈涵蓋從材料到機具的所有面向,森平房便耗費近半年時間,從河西到河東、溪底到三層,最終遇見了這棟在苦茶樹前的空間,「森平房家具製作所」這才真正落地,在大溪有了自己的基地。 森平房創作脈絡偏向北歐體系的簡約自然,作為小型職業工坊的經營者,他重視溝通、了解客戶想要的樣式,再從設計思考讓客戶從選料、設計、模型、製作到完成都有參與感,最後完成的家具對於客戶也別具意義,也將更加珍惜使用。這樣的習慣也從工坊中的各個手稿、小模型中得以窺見。 值得一提的是,來自台東阿美族的森平房,會在合適的訂製家具中,巧妙置入原住民圖騰元素或概念,增添獨特的美學。他認為每一件客訂家具都是一次創作,投入100﹪的心力,讓家具成為陪伴客戶的日常風景。
堂和神桌
傳統木工坊
都說百年來沒有女人做神桌?大溪可是有一位巾幗傳奇。 外號女俠的黃裕凰從16歲就跟著父親學藝,「傳統的東西不能丟」,父親耳提面命,黃裕凰謹記在心,入行以來始終堅持使用傳統神桌的製作工法。也由於神桌不像普通家具,木材的選擇極為嚴謹,傳統的木作榫接技法、雕刻、上漆、螺鈿等工序,一項都不能馬虎,成品也始終保有傳統的高品質。從業至今,黃裕凰已將傳統技藝融會貫通,從挑選木料到一系列的製作工序,獨立完成一張神桌是日常。 隨著世代轉變,神桌已不是多數小家庭的必備品,裕凰便因應時代前進、木材市場的改變,靈活地加入新世代的設計想像,開發設計新式神桌,延續傳統也融入當代,承繼先輩的智慧與跨世代的雋永,讓傳統的信仰能跨越時代的鴻溝,持續在現代人的家裡守護每一個家庭。 不僅懷抱著對神桌產業的使命感,希望紀錄大溪神桌的文化技藝與記憶,黃裕凰更發展出發揮熱心助人的里長個性,除了積極與學校和相關單位合作,推出手作木工的體驗課程,發展出木玩具系列,如「原木抓握寶貝車」、「特製豆干車」.等,藉由孩子親自動手做的過程,讓他們更喜歡、也更加珍惜手中的玩具,在每個世代以自己的模樣流傳下去。
鮪魚 Do 工作室
新式木工坊
「為生活增添一點趣味」,是鮪魚Do工作室旗下作品的核心概念。由趙偉森與郭昕瑜共同成立的「鮪魚Do工作室」,品牌名稱取自兩人名字的諧音,加上手作的Do,點出這組創意木作工作室的靈魂。 趙偉森主修產品,郭昕瑜投入工藝,卻不約而同在廣泛的設計與技藝研修中,鍾情於木工。而學習的過程因經常來往大溪,不管是到添富買木頭、康莊做砂磨,大溪像是定錨,為兩人的工作內容提供有力的支持,更成為了大溪工藝新住民的最佳代表。 兩位八〇後的新生代創作者,擅長運用現代的工具,如CNC自動化铣床設備、電腦3D建模等,縮短開發的時間,同時將腦中的想法更完整地落實在想做的產品中。透過各自的專長,達到互補與加分的效果。如今品牌系列產品中,有趙偉森的木作家具,郭昕瑜充滿趣味與生命力的木器家飾,作品兼具實用的功能性與療癒的美感,備受年輕族群的喜愛,為生活製造精緻且富有生命力的一隅,廣受好評的「動物衣帽架」便是代表作。 除了持續接收客訂家具、開發產品,鮪魚Do積極開設木作課程、參與市集,希望更直接地面對消費者,傳遞怪可愛的品牌信念,讓產品能輕巧地融入每個人的房間,為生活製造精緻且富有生命力的一隅。
近藤香子
風味料理師
從東京武蔵野市 (三鷹・吉祥寺) 到桃園大溪,需要適應的不只是地理上的距離,還有人與人之間的距離,還好,濃厚的人情味是大溪的靈魂。 原先就是日語老師的近藤香子,中文難不倒她,20多年的大溪生活更磨出一口道地的閩南語,也開始嘗試喜歡的事情。這樣的日本媽媽不只她一人,一群住在桃園與台北的日本媽媽在聚會中認識,共同成立了以傳遞歡笑為宗旨的「笑班」,從布作小物、毛線編織到香子擅長的料理,定時相約出攤,分享每件充滿溫度的手作,以及身為媽媽的愛。 而香子對料理的擅長來自奶奶與母親,磨練則源自孩子年幼時上學的便當。笑班開始在新南12擺攤後,香子也固定每週四中午推出限量內用套餐,用當季大溪的食材,佐以日式料理的烹飪技巧。而常駐笑班攤位的招牌料理就是各種口味的手作「飯糰」,每每推出就銷售一空,平時也常接受小團體的預定便當委託。 接下來,香子則想用「甘露煮」復刻日治時期的香魚料理,將魚刺煮到化骨可食。對她來說,料理是其次,重要的是能藉由料理,再一次拉近日本與大溪的距離,用食物串連故鄉與家鄉的味道,同時與更多人產生連結,就是她想全心投入的動力。
千祥打鐵店
鍛造打鐵店
早年大溪的農、林與木業興盛,打鐵店的需求興旺,光是河東就有13間打鐵店,千祥則是河西唯一一間。余奕彰一路看著父親篳路藍縷,也見證了打鐵行業在大溪的興盛與衰退,目前河東僅剩1家、河西的千祥則開展出不同風景。 *註:大溪常以大漢溪界分,河東泛指老城區及往復興區方向,河西則因交通方便、生活機能更為完整便利。 接棒千祥的奕彰,並不恪守傳統打鐵店的經營模式,不僅強調鬆弛有度的健康工作與生活,充滿創作精神的他,也因應趨勢需求自主研修各種新技術與服務,有如原住民常見的獵刀,從不同材質的把手設計,皮革、木雕,到金工,甚至是刀面的紋路,都為傳統獵刀添置風格元素,如今除了獵刀,彰顯身分的部落禮刀也會特別指定由他打造。 隨著時代改變,刀子的功能越發多元,余奕彰也大方接下各式委託,挑戰不同的刀具製作。小自日常泡茶的普洱茶刀,到廚師個人專屬的廚刀、鐵板刀叉、罕見的慶祝用香檳刀,以及近年流行的露營小刀等,都在他的設計與鍛造下,長出獨一無二的刀具美學。 除了客訂排單,近年也在因常客的高詢問度,開啟了千祥每月一場的「一日鍛造營」大門,帶著學員從最原始的鋼材,反覆搥打成形、粗磨修型,焠火,到細磨並且開鋒,最後以傘繩纏柄完成。從山刀、廚刀到露營料理刀與隨身小刀,遠近馳名的鍛造營,一開放報名就秒殺。
削磨時光
傳統木工坊
一切都是當上木工科主任的意外,人生就此削磨時光。 「削磨時光木藝工作室」創辦人林鴻源是土生土長的大溪孩子,但家族與木業並無淵源。念教育大學的他主修文化創意產業,因緣際會接下桃園至善高工木工科的教職。當時為了讓學生信服,非本科專業的鴻源跟學生打賭,僅花了半年便考過木工乙級技術士證照,從此征服莘莘學子,也走向預期之外的人生旅途。 教育是專業,木工是後來居上的志業。2024年,鴻源結合專業與志業,創辦了「削磨時光」,工作室從一開始便定位為「木育教學 / 體驗」的平台,課如其名,由鴻源親自設計教案,提供程度與時長不等、內容多元、過程療癒的木作學習。既提供個人與團體預約,也歡迎隨興所至的臨時體驗,近來更有如社會大學、知名品牌包場的多元服務,展開小木工世界的趣味光譜。 林鴻源從「大溪」這座小鎮作為出發點,當人們因為觀光目的前來大溪,在老街吃美食、小鎮漫步之餘,有沒有可能讓大溪代表的「木藝」,也成為多數人來大溪消磨的時光之一? 而那件出自自己手中並帶回家的紀念品,就是每個人與大溪最有意義的連結。
和峰木創
新式木工坊
對木料的熟悉感,來自以原木進出口、乾燥加工起家的「建漢實業」。 家族第三代李汪達以過去祖父創辦建漢實業打下的深厚根基,成立實木建材品牌「材華」、持續耕耘製材代工市場,並於2015年創立「和峰木創」,以己身的設計長才與溝通技巧切入,作為製材廠與顧客溝通的設計整合中心。 而「和峰木創」實際發展重心,則因2020年小孩出生而定錨。從親手為孩子設計、打造一張嬰兒床開始,汪達與另一半安潔共同成立嬰幼童家居品牌「YANNIS Toys & Furniture」,以聖誕老人雪橇為靈感的「可愛到不想長大」便是兩人的代表作,從多功能嬰兒床、成長桌椅,到兒童玩具、擺飾等,YANNIS 強調安全、健康與具備機能性的木質家具家飾,為孩子打造溫馨友善且富含美感的成長環境。 兼具設計、開發、製作與溝通能力的李汪達,以「和峰木創」為核心,將對木料的深刻理解與多元技能,延伸發展出針對不同客群的材華、YANNIS、與拾木商行三個品牌,各自擁有清晰的目標與宗旨。尤其透過拾木商行,他將目光投向邊角料的再利用,這些經過整理的餘料,讓木作愛好者能更輕鬆地取得並運用,透過他們的創意與巧手,賦予木材嶄新的生命,這不僅積極呼應產業對環保與永續的重視,更展現了他整合資源與能力的用心,期盼能讓每一份木材的價值都能被充分發揮。